原文发表于《特产研究》(2002年第4期)
作者:周文宗,孙玉传,白宇
黄粉虫(Tenebrio molitor L )群体生长极不一致,致使幼虫食蛹、成虫食蛹及成虫自相残杀现象比较严重。目前,生产中分离蛹、幼虫和成虫基本上靠人工拣检,劳动强度很大[1]。为此,我们研究了黄粉虫自相残杀的一些特性,以探讨提高黄粉虫生产效率的技术途径。
1、材料和方法
黄粉虫为自繁自养。幼虫生产箱为小杯,小杯底面积为1.6×10-3m2,幼虫密度水平各为80只/杯(1-2号杯)、60只/杯(3-4号杯)、40只/杯(5-6号杯)、20只/杯(7-8号杯),每个水平设置一个重复,幼虫分为未过筛的幼虫(从14龄的幼虫生产箱中随机拣出,体宽小于或大于0.003m的幼虫都有)、体宽介于0.002m和0.003m之间的幼虫和体宽>0.003m的幼虫(用筛分离),保证投足精、粗饲料,每天下午观察一次,作好记录,试验结束后统计每杯尚存在活的幼虫、蛹和成虫数量。未过筛的幼虫组试验时间为32天,室内温度为20±3℃,相对湿度为50±5%;体宽介于0.002m和0.003m之间的幼虫试验时间为39天,温度18±2℃,相对湿度为55±5%;体宽>0.003m的幼虫组试验时间为12天,温度18±3℃,相对湿度58±2%。
成虫残杀试验为体宽>0.003m幼虫组试验的延续,即继续保证充足的饲料,待成虫全部羽化后作统计,试验时间为30天,室内温度18±4℃,相对湿度60±5%。
2、结果和分析
表1表明: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,黄粉虫自相残杀率为20-30%左右,密度对未过筛的14龄幼虫化蛹和羽化后的存活率影响不大(方差分析的F值为4.0<F0.05=6.59)。
表1 未过筛的幼虫试验结果
项目 |
1号杯 |
2号杯 |
3号杯 |
4号杯 |
5号杯 |
6号杯 |
7号杯 |
8号杯 |
幼虫(只)
蛹(个)
成虫(只)
存活率(%) |
58
6
0
80 |
35
11
14
75 |
36
7
6
81.7 |
12
10
21
71.7 |
8
13
11
80 |
12
13
13
95 |
11
7
0
90 |
5
7
5
85 |
经多次重复试验,我们观察到:在不投饲料或饲料不足的情况下,在盛幼虫0.25kg的盆中(盆底直径为0.25m)投放5个蛹,一般第3天幼虫开始食蛹,5天左右基本食完(温度20±2℃,相对湿度为52%)。
表2表明:幼虫经0.002m孔径筛分离后,密度对化蛹和羽化后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(方差分析的F值为10.0>F0.05=6.59),但幼虫密度为60只/杯、40只/杯、20
只/杯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。因此,用来化蛹的幼虫生产箱密度宜小于4×104只/m2。将老熟幼虫用0.003m孔径筛分离后,化蛹整齐一致,且存活率高(≥95%),幼虫密度对化蛹和羽化的存活率也没有影响(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)(见表3)
表2 体宽介于0.002m和0.003m的之间的幼虫试验结果
项目 |
1号杯 |
2号杯 |
3号杯 |
4号杯 |
5号杯 |
6号杯 |
7号杯 |
8号杯 |
幼虫(只) |
50 |
49 |
45 |
44 |
29 |
24 |
15 |
14 |
蛹(个) |
8 |
14 |
7 |
13 |
4 |
9 |
2 |
3 |
成虫(只)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存活率(%) |
72.5 |
78.8 |
86.7 |
90 |
82.5 |
82.5 |
85 |
85 |
表3 体宽>0.003m的幼虫试验结果
项目 |
1号杯 |
2号杯 |
3号杯 |
4号杯 |
5号杯 |
6号杯 |
7号杯 |
8号杯 |
幼虫(只) |
17 |
26 |
19 |
20 |
9 |
12 |
6 |
7 |
蛹(个) |
60 |
51 |
41 |
40 |
31 |
28 |
13 |
12 |
存活率(%) |
96.3 |
96.3 |
100 |
100 |
100 |
100 |
95 |
95 |
表4表明:即使饲料充足,成虫自相残杀率仍较高,存活率至多为80%。但成虫从乳白色经棕色变为黑色约要一周时间,此期成虫基本不食,因此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,将成虫引诱分离,及时放入产卵盒。
表4 成虫自相残杀试验
项目 |
1号杯 |
2号杯 |
3号杯 |
4号杯 |
5号杯 |
6号杯 |
7号杯 |
8号杯 |
成虫(只) |
55 |
52 |
41 |
39 |
32 |
28 |
16 |
16 |
存活率(%) |
68.8 |
65 |
68.3 |
65 |
80 |
70 |
80 |
80 |
3 结论
为减轻黄粉虫自相残杀的现象,要定期投喂精、粗饲料,保证饲料充足,加强幼虫管理,使其生长尽可能保持一致[2],幼虫14龄后密度不宜超过4×104/m2。要及时用0.003m孔径筛子分离幼虫和蛹,如果采用引诱剂和驱虫剂,则分离效果更好。另外,要利用趋暗性,及时分离成虫,或将化蛹时间相差不到一周的蛹集中存放,可减轻分离成虫的劳动量。
参考文献
1、陈彤.黄粉虫养殖与利用.北京:金盾出版社,2000
2、杨鹏.黄鳝、泥鳅.广州:南方出版社,1999
|